十来平方米的会议室里男生安安静静地坐着。他个子不高,戴着黑边眼镜,一身oversize风格的卫衣+羽绒服,面前一台笔记本电脑,斯斯文文,完全一副大学生模样。
“1995年啊?你可真年轻。”听到钱报记者这样的评价,黎灿德小眼睛一眯,笑了。
这个高考数学超过140分,计算机专业出色的理科男,日常工作围绕着代码、需求、迭代打转。没想到,当这些冷冰冰的词汇遇上疫情,碰撞出了一个超级热词——健康码。
2020年2月9日,杭州余杭区率先在支付宝推出健康码,杭州、金华、丽水……时间以小时计,这一方式被快速推广。2月17日,浙江11个设区市健康码全面上线,这也意味着,浙江成为全国首个“健康码”全覆盖省份。从0到1,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疫情防控和安全复工,这背后,是一群最早复工、最早投入到“战疫”中的互联网人,其中就包括了像黎灿德这样的95后。
初生牛犊,不负众望。
A/
普通人还在居家隔离
他们已忙到飞起
这一年,健康码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治理在疫情防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编制它的是一群爱敲打键盘的年轻人。他们把一个个看似没温度的代码敲入电脑,为我们带来了有温度的生活。
黎灿德就是其中之一。去年一过完年,黎灿德就早早从广西南宁老家回到杭州。尽管公司复工一再推迟,不过,因为“每日互动”是一家互联网公司,大家在家一样可以正常工作。
在黎灿德之前,已有不少同事加入到由政府牵头、抽调多家公司精干力量临时组建的“健康码”团队。产品需求、开发测试、热线客服……当普通人还在居家隔离时,这群人已忙到飞起。
2020年2月15日,周六,难得一个可以睡懒觉的日子。早上10点多,黎灿德在出租房的床上醒来。微信对话框里显示领导发来的好几条信息。
“上午10点,到这里。”消息发自凌晨1点,附带了一个定位地址:杭州西溪路创投中心。
字越少,事越大,况且连发三遍。
黎灿德抓紧洗漱,总算在中午11点左右赶到了创投中心。那是一间“临时作战室”,位于二楼,电梯停运,测温、签到、核对信息、放行……经过层层关卡,他抵达“战场”。
大会议间里,放置了一排排临时工位;几间会议室里,安排了不同的工作小组。那时的杭州,街道清冷,这里却热火朝天。
黎灿德负责的内容是产品需求,20个人安排在了一间会议室。每天早上10点开始上班,与上一班同事对接;12点开始接收投诉复核组新反馈的需求;下午4点,需求收集完毕,进入开发;晚上12点前,开发结束,进入测试;第二天凌晨3点,新版上线;次日7点,投诉复核组新一天的需求又不断传来……时间在这里被不断压缩,休息是奢侈。饿了,扒拉几口盒饭;累了,就在行军床上眯一会。
B/
从0到1
大家都在摸索
小小一个码,背后是复杂浩大的工程,涉及技术、产品、客服等多个领域。从0到1,大家都在摸索,一丝丝“稍欠考虑”,就意味着第二天会接到成百上千个热线电话。
2月11日,在黎灿德进入团队之前,杭州健康码已经正式上线了。那几天,申请量每天成倍增长,12345电话被打爆。
为什么一家人轨迹一样,健康码颜色却不同?为什么高速上开了一圈,健康码就变色了?为什么……
各种反应系统Bug、健康码颜色有误等问题的电话声此起彼伏。2月12日天没亮,“每日互动”公司6人临时小分队赶到12345热线现场,进行办公。
问题出现,不怕,难在需要快速解决。
健康码开通老人、儿童代办功能后,某天的下午4点,投诉复核小组接到一个特殊电话:有家长反映,自己为孩子代办健康码时无法操作。黎灿德和同事抓紧排查,发现家庭A孩子的身份证号,竟然被家庭B代办了,原因是两个家庭的孩子,身份证号只相差一位,家庭B在代办时输错了号码。一次手误,给两个家庭带来了麻烦,这都暴露出版本还需要完善。
初期,健康码强调“码”的颜色,二维码很大,显示时间的字体却很小。但在地铁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,不少安检人员都反映,字太小,看起来费劲,常导致入口拥堵。从图大字小,再到显示时间的字体大,日期的字体小,再到日期和时间显示都做突出处理……光显示时间和日期的字体,前前后后就调整4个版本……
到后期,又有用户打来热线,提出健康码显示人名,感觉暴露隐私,团队又对姓名显示做了调整,可以由用户自己选择是否隐藏。
07-11 来源:网络整理
07-30 来源:网络整理
07-12 来源:网络整理
07-08 来源:网络整理
12-29 来源:网络整理
07-09 来源:网络整理
07-14 来源:网络整理
07-29 来源:网络整理
12-12 来源:网络整理
07-09 来源:网络整理